2006年中國互聯網行業又掀起了新一輪創業熱潮,圍繞著2005年改變互聯網商業規則的Web2.0概念,以及在這一概念下衍生出的博客、RSS、SNS、播客等眾多網絡創新模式,新一批互聯網創業者彙同Web1.0時代的成功人士,將整個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帶入變革時期。過去5年中由門戶和垂直門戶所確立的商業規則正在被重新改寫,與此同時,中國互聯網的產業格局不可避免的進入調整時期。
一,中國Web2.0企業地域分布廣泛,以京、滬、穗為中心輻射周邊
作為Web1.0時代的中心城市,95%的領先互聯網企業會集在北京、上海、廣州這3個經濟、信息發達的中心城市,幾乎所有納斯達克上市的互聯網企業的總部位於這3個中心城市,但在Web2.0時代,具有草根互聯網特征的廣大Web2.0企業在地域上的分布特征要比Web1.0更為廣泛。一方麵,京、滬、穗3個城市依然是Web2.0互聯網企業的主要彙集區域,但根據目前組委會收到的超過250份Web2.0企業的數據資料顯示,超過40%的Web2.0網站的創建地點位於這3個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區,相當一部分網站位於中國東部的二、三級城市,但位於京、滬、穗3個中心城市輻射區域內的網站仍高達75%。這表明,經濟發達的中國東部省份,因其技術、經濟和信息優勢,依然是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活躍力量,但經過多年的互聯網概念普及以及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後,二、三級城市在Web2.0時代為廣大互聯網創業者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商業機會。與Web1.0時代以門戶網站和垂直門戶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的粗放式經營不同,Web2.0時代的互聯網創業者可謂精耕細作,互聯網所代表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融合正在向東部和西部發達省市的二、三級地區滲透。在未來,二、三級城市和地區將為Web2.0時代的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多的商業機會,二、三級城市的市場價值也將因Web2.0的滲透而得到挖掘和提升。
二,Web2.0互聯網企業的創業者更加成熟
Web1.0時代的成功創業者由海歸派和技術份子構成,海歸人員引入了美國互聯網的主流模式和風險投資,技術份子和網絡愛好者則主要由大學生和技術人員構成。在互聯網進入中國10年之後,從2005年開始的Web2.0創業熱潮中,根據初步統計,創業者的年齡構成主要集中在24—29周歲,他們在高等教育和職業生涯中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產業和互聯網技術成長起來,對於以美國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和中國本土市場的商業現實都有著清晰而深刻的認知。如果說,Web1.0時代把互聯網引入中國和成功建立了Web1.0網站的第一批互聯網創業者當時對於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和市場前景都還比較模糊的話,那麼Web2.0時代的創業者無論在對互聯網技術的掌握和對中國本土市場的認知水平上都遠遠超過了此前的那一代創業者。Web2.0時代的創業者從草根中成長,從縫隙中發現市場機會,他們的目光更敏銳,對於互聯網產業和互聯網的未來具有更為清晰和深刻的認知。可以說,中國2006年以Web2.0為主題的互聯網創業熱潮是熱情、理性、規律的,而不是盲目和投機的。
本文版权:http://www.ndfweb.cn/news-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