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在中國已經發展十年,傳統企業為何與互聯網仍然是格格不入?中國的網站是過剩還是太少?中國的網絡氣氛是過熱還是太冷?現在是不是中國互聯網創業的最好時機?什麼樣的網站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2006年7月23日,我發起了深圳互聯網聚會活動。在中國IT實驗室負責人張澤銳的大力支持下,此次聚會彙集了來自深圳、廣州、香港等地近400餘互聯網IT業界的同仁,可謂拉開了深圳互聯網行業近年來的一個最高潮。
在深圳這座低調、務實、年輕的城市,自2000年網絡炮沫破滅之後,第一次出現了這樣繁榮的景象,數十家我們之前從未聽聞過的互聯網
在會上,深圳南山科技局主任王鳴博士、新競爭力的馮英健博士、互聯網營銷專家王冬、冠譽創投的劉總、IDG深圳代表處首席代表劉中青、八界網肖隆安副總裁、好耶副總裁周岱等發表了精彩的演說。另外,數十家網站的負責人登台展示了他們的網站,宣揚了他們的互聯網創新理念。
熱鬧過後,帶給我的不僅是對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的欣喜,更多的還有一陣陣無名的思考。這種思考,一直在我的腦海裏反複呈現,希望能和大家分享。我在這裏把問題擺出來,希望大家一起和我去探索解決的方法。
一、互聯網在中國已經發展十年,傳統企業為何與互聯網仍然是格格不入?
深圳聚會當晚,一個朋友私下對我說,如果你能真正幫助傳統企業認識互聯網,能在舉辦聚會的過程中不斷讓傳統企業參加,真正讓傳統行業與互聯網企業進行有機的集合,算是功德無量。我自認自己沒有著能力。但是他的說話,卻是很直接的說明了中國互聯網的一個很明顯的現狀。
去年我在廣州發表文章闡述廣州的互聯網氣氛會遠遠落後於北京的時候,就明顯的提出了傳統企業對網絡意識的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高。傳統企業對互聯網的這種冷漠的態度,使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有時候就象斷了奶的孩子,總顯得發育不良。傳統企業如果不能快速融入互聯網領域,其惡果將會逐漸明顯。
1、傳統企業因為對互聯網認識不夠,使得他們在如何利用互聯網工具為企業進行推廣、營銷等方麵顯得捉襟見肘。這樣就造成了他們在網絡營銷方麵的欠缺。
2、傳統企業投資互聯網的案例越來越多,但死掉的企業
3、互聯網的趨勢是,網絡與傳統資源的整合力度會越來越大,中國互聯網必然會從娛樂性走向應用性。所以,這就必然要求互聯網也和傳統行業建立起非常好的合作、溝通的通道。不僅需要傳統企業去充分了解互聯網,也需要互聯網企業去充分認識傳統行業。雙方都需要放下自己的麵子,懷著一顆坦誠的心,加強聯係與交流,譬如各種圈子的聚會,都應該邀請雙方的有關人員參加以達到互相了解的作用。另外,政府需要在這個過程中發揮出它應有的促進作用。
二、中國的網站是過剩還是太少?中國的網絡氣氛是過熱還是太冷?
這次深圳的互聯網聚會,我原本計劃隻做一個60-80人的聚會,後來沒想到,報名才3天,便已經突破了200人。活動當天現場,更是有近400人參加(上麵我也列出了參加活動的一些網站名單)。這樣的情況是讓人有喜也有憂。
可喜的是,中國的互聯網近幾年來得到了蓬勃的發展,這個新的領域創造了很多機會,產生了很多英雄,也帶動了社會的進步。
剛剛公布的《第1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我國互聯網發展再次提速,在多個方麵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進入了又一個快速發展期。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國網民人數達到了12300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9.4%,其中寬帶上網網民人數為7700萬人,在所有網民中的比例接近2/3。我國網站總數達到了788,400個,其中今年上半年增長了9萬個。
這讓人有些激揚。
但有時候我們更需要理智的去判斷一件事情,去看待一個現象。很多朋友私下聊天,都說到一個觀點:中國互聯網缺乏殺手級的應用,中國互聯網還沒有出現顛覆式的產品。因此,隻要我們認真的去分析中國新出現的這些網站,去仔細的了解中國互聯網的現狀,就會發現,實質上中國的互聯網的確是有些營養不良。主要表現在:
1、網站創業者心態不正
目前的互聯網有幾個很明顯的特征:一是跟風現象嚴重;二是流氓手段特多;三是投機倒把心態及重。很多互聯網的創業者就是因為受到互聯網第一代爆發戶的影響,期望自己哪一天也能一夜暴富。所以抱著這樣的目的,就盲目地進行了網絡創業。結果發現,互聯網領域的“水”實際上很深,結果就造成了欲罷不能、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麵,隻有把苦果偷偷往自己肚裏吞。
2、網絡模式創新意識不強
業內常常有人在說,我們是與世界同步的。不是嗎?美國大會,小會,blog,媒體上的概念,當天就可以在中國被關注;矽穀新興的應用,要不了一個月,我們就有了複製的本土版本;成功的商業模式,也出不了半年,就被迅速複製到中國……最近的blog, SNS, audioblog,podcast等等的火熱,就是又一次的翻版。
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去考慮中國的國情,考慮中國的現狀,考慮中國網民的特點,來設計和規劃真正適合現狀的產品。所以,我們現在去看中國出現的各類大大小小的網站,抄襲者、模擬者、跟風者此起彼伏。也難怪風險投資家們現在對中國的網絡項目不感冒,畢竟魚目混珠的多,有價值的少之又少。
3、盲目進入市場,自我感覺過於良好
中國人向來就不缺乏阿Q精神,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自信心現在更是爆棚。但是,這對互聯網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情。互聯網是一個需要思維高度嚴謹、資源高度整合、團隊高度協作的產業,不是象開個傳統商店、建個樓盤那樣簡單。很少網站在立項之初,能真正做到認真去分析它的網站定位,分析好它的受眾群體特征。他們中的很多人往往是憑借一時的頭腦發熱,就盲目地進入了這個市場。要記住:在網站開創之前,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是非常必要的。
總體上來說,我認為中國現在的互聯網
三、現在是不是中國互聯網創業的最好時機?
麵對中國互聯網這樣的一個現狀,很多朋友也曾經問過我:現在是不是中國互聯網創業的最好時機?
我也發現現在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很多這一兩年出來創業的互聯網朋友,最近又紛紛進入到那些已經穩定發展的互聯網企業做一名職業經理人。職友集網站的創始人鄭澤鋒也和我談到這樣的話題。他認為,現在並不是互聯網創業的最好機會。對於網絡從業人員,有一個比較好的方向就是尋找到一個在兩到三年內有很大機會和潛力的互聯網公司,然後跟隨公司上市。迅雷、貓撲、快錢、奇虎、八界網等有這個潛質。而作為網絡的創業人員,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現實,量體裁衣,穩步發展。
自2005年起,WEB2.0大潮熱起之後,中國的互聯網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增長期,創業成為了互聯網的主題。各式各樣的網站一夜間遍地開花。但是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有很多模式被證明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很多網站不幸倒下去成了先烈。
我們需要理性的去思考互聯網的問題,去尋找適合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產品。如果缺乏了自己的主見,憑借一時的頭腦發熱,憑借仿照成功者的模式,那麼,即使你腰纏萬貫,去投資互聯網,也最終會是傾家蕩產,血本無歸。
對於目前的創業,我更多的建議就是:現在並不是大投入的時機,需要冷靜思考,尋找機會。
四、什麼樣的網站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近兩年來,雖然互聯網氣氛似乎很熱。但是,還是第一代的門戶網站在中國唱主角。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基本壟斷了中國的市場,給後來者製造了很多的障礙和門檻。
我個人認為,有兩種類型的網站會在新一輪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一類是以打造平台為核心、低成本運營的網站。這類模式往往是以某一個極度細分的領域為市場,網站隻是一個很好的中介平台。網站在用戶體驗、用戶實用及平台產品打造上下功夫,通過口碑相傳等模式進行推廣。網站通過1到2年的積累,會逐漸顯現出它的核心價值。這一類型的網站代表有以提供婚戀交友服務的世紀佳緣網、以提供書評、影評為主的豆瓣網、以提供房屋租售交易的21home.cn、以提供網絡音樂下載軟件的酷狗等。
另一類的網站就是以應用型為核心的垂直門戶網站。這類模式往往是以某一垂直市場為對象,以提供增值服務為核心,網站模式和線下產品
新的網站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必須要腳踏實地、抓住更多的細節、擁有超強的執行能力。
對於網絡創業者,創業初期合理的準備過程應該是:
1、創業項目的方向確認之後,必須要先做詳細的市場調查與市場分析。調查的主要內容在於:你網站用戶的定位分析、你所從事的項目的市場前景與目前現狀、你的競爭對手是怎樣的等等。一定要保證這個項目是很創新的,而且在一兩年內有市場前景的(但是如果這個前景是5年以後的,那就要看你有無這樣的信念和資金去支持下去),千萬不要走別人的老路。
2、第二步是必須要製定一個長期、中期、短期的計劃。這個計劃必須是可執行的,而且細致到每一個日期,每一個階段。要清晰的知道每一個發展階段應該做什麼,應該達到什麼樣的目標與結果。同時,還要估算到市場可能發展到的狀態。
3、第三步就是需要建立一個好的團隊。在互聯網領域,人的因素是第一重要的。好的成員,不僅可以讓項目執行到位,加快發展,還能節省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團隊成員的主要核心是網絡運營,其次是市場與技術。在互聯網,網站發展前期,一般來說是以內容、技術為主體驅動力的。到了網站的中後期,市場的重要性就會開始凸顯。
4、第四步就是執行,也就是每一分每一秒的網絡運營了。網站是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的,每一時刻的努力都是至關重要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環節都是很關鍵的。千萬不要抱有投機取巧、一夜爆富的思想和心態。如果是這樣,那我要勸你,幹脆現在就停掉算了!
總體上來說,我始終認為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才剛剛開始,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隻有準備充分的創業者、創業企業才有可能在這場大戰中站穩腳跟,並最後取得成功。祝福中國的互聯網創業者一路走好! 本文版权:http://www.ndfweb.cn/news-159.html